博书网
博书网 > 借种 > 赵熹·花下少年应笑我1
字体:      护眼 关灯

赵熹·花下少年应笑我1

 

骨碌碌,骨碌碌。

“三,三,三……果然是三!”

“啊呀!”

绿枝秾稠,薰风微度,碧纱窗把正午骄阳调成柔软的白色,风轮吹过开放正盛的鲜花佛手,吹得乔氏臂弯间的披帛微动,她弯一弯眉眼,捏着棋盘上的青玉马向前走了三步,获得了双陆游戏的最后胜利。

旁边观看的宫女宣布结果:“乔娘子赢了,韦娘子输了。韦娘子请给彩头。”

坐在乔氏对面的是婕妤韦氏,只见她满脸心疼地喊道:“我的钱!”

大家一起笑开,韦氏向小阁子内喊了一句:“九哥,来付钱!”

一阵清脆的银铃声传来,屏风后闪出一个雪一样的小金童,头发被一根根编成小辫子,又被统一拢扎起来,束成低马尾,穿一身红色的合领衫,脚腕上挂着一串吸汗的蚌粉铃,铃声响起,大家就都知道他来了。

乔氏笑道:“九哥,给钱!”

赵熹从腰间的小香囊里掏了掏,十分不舍的把钱放在乔氏的手上,又可怜兮兮地向他的母亲韦氏抱怨:“我要没钱啦!”

韦氏说:“没事,看姐姐给你赢回来——你回去吧,我听见十三哥又哭了。”

赵熹急也急死了,他看看小阁子里正在哭的弟弟,又看到牌场失意的母亲,不禁悲从中来:“你们没有一个省心的!”

铃声又远去,赵熹马不停蹄地去照顾弟弟,他一转进屏风后面,两个大人就笑得花枝乱颤:“看你把他逗的!”“是你逗他!”

韦氏一推棋子:“我生的我逗逗还不行?再来!”

乔氏也笑了:“你生的,我逗逗还不行?”

韦氏很无所谓:“你逗呗,他不正在给你看小孩儿么!”

不顾那两个正在赌博的大人,赵熹任劳任怨地回到小阁子里,在一堆保姆宫女的簇拥下踩上脚踏,伸出手晃动摇篮,安抚正在哭泣的弟弟:“十三哥,十三哥,不要哭了,不哭不哭……”

襁褓中的婴孩没有停止哭泣,赵熹累的直吐舌头:“他怎么只会哭呀!”

旁边的宫女奶妈们都哈哈大笑,其中一个抱起赵熹:“九哥小时候更会哭呢。”

赵熹说:“才不会呢!”

六岁的孩子可比婴儿好逗多了,说什么话都信,还和人有来有回的。其实一大堆人围在这里,哪里轮得到他一个半大孩子来照顾弟弟?不过,他愿意照顾,大家都乐的偷闲了。

赵熹累得慌,捧着杯子喝水,埋怨道:“乔姐姐怎么总生新弟弟,照顾也照顾不过来,还是我姐姐清净。”

宫人们听了都发笑,孩子多就是皇帝的宠眷多,就是皇室的功臣,乔氏受宠多年还在生育,是后宫中拥有皇嗣数量最多的嫔妃,可见皇帝对她的宠爱。她本人也是正一品贵妃,名分只在皇后之下。

至于赵熹的母亲韦氏,大家笑一笑也就过去了。

她的斤两大家都清楚。

她的名字叫做“令华”,而乔氏叫做“令和”,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对的,因为她们都曾经是皇后郑氏宫中的宫女。不过,令华大概不是此人的本名,从她的举止上来说,她的原名大概不会很好听,不过大家没心思去了解她,大概只知道这人跟乔氏关系极好,乔氏成为嫔妃以后,不忘记提携自己的好姐妹,韦氏这才被皇帝临幸,生下九皇子赵熹,在后宫中有了名位。

皇帝偏好美丽绰约,能吟诗作赋的才女佳人,韦氏显然不在此列,即使有姐妹提携也圣宠稀薄,生下赵熹以后再也没有动静,按理来说,只生了一个皇子的嫔妃大多数只封美人——皇帝本人的生母钦慈皇后陈氏也是如此,然而韦令华直接跳成了婕妤,可谓破例,大家纷纷揣测其中的奥妙,最后才找到了一个理由。

因为她的儿子赵熹,是皇帝的“舍身”。

赵氏崇信道教,当今皇帝赵持盈也不例外,然而他是人间天子,又不能做天上道君,便只能派一个人入道,替他奉行道教仙职,算是方外人士,需得终身不婚,奉道黄庭。

皇帝要舍身,多有趋之如骛者,但当今天子实在是很挑剔,谁配做他的舍身?低了不行,可要是高了,总不能把自己的太子送出去吧?

赵熹出现的正合适。

从身份上来说,他是皇帝的儿子,且排序也很好,“九”,九为极数,很吉利,并且他的生母韦氏也不受宠,要是皇帝的宠妃们听说儿子要出家,下半辈子得孤零零地过日子,不能有妻子孩子,非和皇帝闹翻天不可,但韦氏有资格和皇帝叫板吗?

于是,在襁褓中的九皇子顺利成为一名道士,为了补偿,皇帝破格把他的母亲封为婕妤。不过,九皇子还小,照样长在宫中,依恋在父母的膝下,和普通皇子没什么区别。

赵熹还没意识到自己成年以后寂寥的命运,天天跟着母亲往乔贵妃的阁中来,和她的孩子们玩,甚至愿意“自告奋勇”来照顾弟弟,这究竟是不是一种无意识的讨好呢?谁也不知道。

反正,赵熹总是能在乔娘子的妆阁里见到父亲,和他说话聊天。

赵熹哄了一会儿弟弟,终于把这刚出生不久的混世魔王哄睡着了,连大气也不敢出。当他正准备歇一口气的时候,乔贵妃的声音传来:“九哥,来付钱啦!”

赵熹如听魔咒,以为母亲又输了棋,哒哒哒跑出去,扑进母亲怀里:“你不是说你会赢的吗?”

韦氏把他抱在怀里:“我赢了呀!是你乔姐姐输了,你给不给乔姐姐付钱?”

赵熹坐在母亲的怀里,看向乔贵妃:“也、也要我付钱呀?”

乔贵妃说:“你五哥、七哥不在,当然要你给我付钱了,九哥,你不会不愿意吧?”

今天是赵熹的七哥赵烁离开母亲,正式去资善堂上学的第一天,赵熹来找乔贵妃就是为了等七哥放学,听他讲讲读书的故事,可没想到倒赔出许多钱来。

赵熹心想,怎么这样啊?为什么谁输了都要我付钱?可话也没错,亲妈欠债,他当然要还,那乔姐姐对他这么好,他也应该给的。

他把小香囊翻出来,可怜兮兮地掏钱:“五哥七哥什么时候回来呀?”

乔贵妃说:“资善堂要晚上才放学呢。”她又和韦氏埋怨:“可算把这两个臭小子都送去读书了,消耗消耗他们的精力也好,一天天的鬼吼鬼叫,可烦煞人,加在一块都抵不上我们九哥的一根手指头。九哥,这么点钱可不够啊。”

赵熹说:“我、我只有那么一点钱啦!”

乔贵妃转一转眼睛:“这样吧,我借你一点钱,你晚上回去的时候再还我,只要一点利息就够了。”

赵熹终于忍不住了:“乔姐姐,怎么我给你付钱,你还要赚我的呀!”

他先从母亲的桌前抓了一把钱塞进袋子里,又跳出他的怀里:“我都不借了,我到资善堂找五哥七哥去!”

两个大人哈哈笑开,乔贵妃见他真跑了,连忙道:“快跟着九哥!”说着自己也要起来。

韦氏笑着按一按她的胳膊:“不用跟着,外头这么热,走不出几步他就回来了。资善堂在哪他又不认得。”

她这话一出,宫人们就都歇了一口气,乔贵妃是宫里的宠妃,冰块供应充足,披香阁舒服的犹如仙境,外头正是大暑天,谁愿意去追一个孩子?还好韦氏有点脑子,知道这是在别人阁子里作客,要派人出去追赵熹的话,非讨人嫌不可。

大家于是把她的话当真,纷纷懒怠着不动。

想想也是,资善堂在宫城的东边,赵熹一个六岁小孩,走到天黑都够呛能到呢,肯定马上就会回来的。

韦氏捏紧了手里的青玉棋子,假装无事:“咱们再来!”

可一直到傍晚,赵熹也没有回来。

在走出屋檐遮蔽的那一瞬间,赵熹就后悔了。

外面真是热的可怕,在那一瞬间赵熹终于意识到风轮、冰块,还有凉沁沁的竹席有多舒服,可他必须要找到五哥赵炳和七哥赵烁,诉说一下自己的冤屈。乔姐姐和母亲真坏,两个大人联合起来欺负他一个小孩子,又要他带孩子,又要他付钱,他像个陀螺一样团团转,忙死啦!

哎,可是资善堂在哪里啊?

赵熹还没有去过资善堂,皇子们长大七八岁才去那里读书,在这之前都是由母亲或者内夫人帮助开蒙识字。赵熹今年才六岁,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一走出乔贵妃的披香阁顿时觉得天地茫然,再回头一看,并没有一个人跟着他出来。

赵熹生气了,他觉得如果这个时候走回去,肯定会被嘲笑的。

他开始寻找树荫和瓦檐,哪里阴凉往哪里蹭,资善堂在哪里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争一口气。他踩住黑黢黢的树影往前埋头苦走,一丝丝凉意开始沁入他的怀抱。

他走到了哪里?

在水岸边,赵熹欲哭无泪。

他走过的地方很少,大部分都是由宫女内侍抱着,或抱去他父亲赵持盈面前,或抱到皇后郑氏殿中,或去各大殿参加典礼,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他在母亲的拂云阁和乔贵妃的披香阁里游荡,再由女官们教着认字学艺。

这一片湖水,湖水旁边的芍药,花旁边的大石头,绿而没有一丝缝隙的枝叶……赵熹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周围一个人也没有。

他想要爬上大石头,可石头上面长满了青苔,滑滑的,他就干脆把鞋子甩脱,赤着双脚踩上去,绿荫像一把伞一样垂落,阴影遮蔽下的石头沁出一股凉意,赵熹滚到枝叶和石头交映的深处,终于感觉到暑意缓解。

睡觉!等天黑了,五哥和七哥就回来了。

他忘记了自己其实并不在母亲或者乔贵妃的阁中,困倦袭来的时候,哪里都是黑夜,梦里依稀有人叫他的名字,一声声地喊九哥,他没应,眼皮子实在太沉重了,都怪十三哥,他太爱闹腾人,乔贵妃肚子里又怀了一个,啊呀,她怎么会有这么多小宝宝呢?没完没了的!

呼……赵熹睡得很香,过了一会儿,他感到脸上湿漉漉的。

姐姐,下雨了!淋雨要生病的,醒来,醒来!

赵熹艰难地睁开眼睛。

在他眼前的,是一张放大的……雪白的脸,尖尖的耳朵,红红的牙齿,赵熹惊叫一声:“啊!!!”

在他上方,正在吃树叶的怪物停止了咀嚼:“咩——”

赵熹魂飞魄散:“爹爹!!姐姐!!救命啊!!”

他一时之间慌不择路,也顾不得石头高,四肢趴着就从石头上往下滚,脚部传来剧痛,也要连滚带爬地向前:“爹爹!姐姐!”

他再也不赌气了,再也不乱走了,他再也——

他没头苍蝇一样往前跑,不期然撞到了一个小姑娘,那小姑娘被这么一撞,竟一屁股跌在地上,赵熹愣住了,觉得她长得陌生,但从年龄上来说:“你,你是我哪个姐姐?”

小姑娘眨眨眼睛,从地上爬起来,对他行了一个礼,脸上惊喜极了:“九大王?”

听到这个称呼,赵熹才意识到面前这个人并非是自己的姐妹,而是宫中的宫女。这个女孩穿着一身银红色的圆领袍,梳着丫髻,开口的声音像鸟叫:“奴是福宁殿的余容。九大王,官家驾幸披香阁,知道大王走丢了,叫了大家伙来找,请大王和我回去吧。”

赵熹点头如捣蒜,并且:“有个怪物一只跟着咱们,你把它赶走好不好?”

余容惊讶道:“哪来的怪物?”

赵熹指一指身后,嘴巴里叼着花草枝叶,踢踢踏踏甩着蹄子走来的白面尖耳怪:“就是它!它刚刚对着我流口水,吃完了花就要吃我啦!”这时候他才感觉到脚痛了,宫里的道路再干净,那也是有灰尘小石的,他赤着脚走了一路,好几处都破了,痛和害怕一起上涌,他不知怎么说,干脆嚎啕大哭起来。

余容愣住了,她看看赵熹,又看看这个怪兽,不由得失笑道:“大王,这个是‘羊’,不是怪兽。”

赵熹惊讶到止住了抽泣:“羊、羊怎么有毛?”

他虽然吃羊,却没见过活羊,看到它满身的毛自然很稀奇。但他很欺软怕硬,知道这白面尖耳怪是羊以后就一点也不害怕了,羊有什么好怕的?爹爹说,羊是吃草的,他是吃羊的!

不过,羊出现在这里也很奇怪,这又不是宠物。

对此,余容解释道:“也许是膳房里跑出来的,大王不必害怕,咱们走吧。官家和娘子们都心急坏了。”

她没说,皇帝驾临披香阁以后,发现宫人没了一半,细问之下才知道全去找赵熹了,找就找吧,结果不知道是谁提了赵熹的一双鞋回去,说是在湖边漂着被发现的,赵熹再不回去,恐怕他亲娘韦婕妤要晕了。

她看了看赵熹的脚,半蹲下去:“大王的脚受伤了,奴来背大王吧。”

赵熹看向她,猛摇头道:“不要!”他脚上痛的不行,可是余容和二姐姐差不多大,白白瘦瘦,她背得动他吗?

余容好声好气地说话:“大王这样是走不回去的,奴的力气很大。”

赵熹左右逡巡一圈,恨不得此刻过来一个内侍,可周遭无人,只有一只羊……

羊!

赵熹说:“我要让羊背我回去!”

余容震惊了:“大王,这是羊,不是马也不是驴,它万一把您摔下去怎么办?”

赵熹不要她背,因此很笃定:“我就要羊背我!”他挺直腰,一下子气焰就很嚣张,揪着这只羊的羊毛:“如果它不好好背我,我就把它吃掉,做炕羊、羊签子、胡椒醋羊头!”

这只羊大概本来就是要宰掉的,因此皮毛并不洁白,赵熹一摸它,它竟然伸出舌头舔一舔赵熹,赵熹惊了:“它的舌头怎么是红色的!”

余容告诉他:“因为这个羊刚吃了芍药花。”

赵熹在羊的皮毛上擦一擦手背,忽然笑了:“你说你叫余容,余容是不是芍药的别名?”

余容忽然感到一种由衷的开心,她眨眨眼睛,把他扶上羊背,赵熹脚上的蚌粉铃响起来,一阵清脆:“大王读过的书真多。余容就是芍药的意思。”

赵熹得意了,他是很爱读书的,且记性很好,受过大家的夸。他趴在羊背上,这只羊并不大,不过还好赵熹本人也是个小孩子,余容在前面走,羊很温顺的跟着她,似乎听懂了赵熹的威胁。

赵熹一边骑着羊,一边翻看它的毛,除了表面上的一层浮灰,这只羊的内里倒很洁白,而且很听话,他抱住羊的脖子离开湖边,内心忽然有了一个计划:“余容,你说……”

余容正回头准备听他说话,可赵熹闭紧了嘴巴,对她摇摇头。

他们行经一处假山。

假山后,两个宫女的声音传来。

赵熹知道这声音的主人,乔姐姐阁中的两个宫女,梅云和竹香。

“明明是她不要我们去找的,结果现在儿子跑丢了还要害娘子吃挂落!”

“真是娘子心好,养了这么一对白眼狼,不然官家知道他们是谁么?你那天没来都不知道,上次官家在,她儿子就凑过去,叫官家抱他,赖着不肯下来,咱们五哥、七哥,都只和官家说了几句话,他还把写的字拿给官家看……他们明知道今天是七哥头一天去资善堂,官家肯定会过来娘子这里,还不要脸地凑上来!”

“还真是!你说别人抢一抢也就算了,他这辈子注定是要断子绝孙的,又有什么意思?不过,照我看,官家既然叫他作舍身,把他养到华阳宫去就行了。看他们娘俩大夏天的天天过来,雷打不动的,怎么,自己份例里没有冰块?”

“肯定是他妈妈教的,有其母必有其子嘛,你不看看他妈是个什么货色,听说,根本不是娘子引荐的她,是她自己……”

“什么货色?颜子货色!”

“噗!还真是!”

余容听完了这话,心下惴惴,悄悄瞄了瞄赵熹的脸色,奇怪的是,这六岁小孩的神色倒很正常,他是没听懂,还是这些话都是真的?

但这种境地实在太尴尬了,谁都知道乔、韦二娘子关系好,结果背地里怎么是这样的光景?这些宫女大夏天的被喊出来找人,说不定还要被安上看护不力的罪名,心里有不爽也很应该。

可千不该万不该,怎么也不该叫正主听见,赵熹一个小孩子,想贴着父亲又没有错,更何况他父亲还是主宰一切的皇帝。

她正犹豫要不要帮赵熹喊破,赵熹却摇了摇头,轻轻拍了拍小羊,往前走了,好像假山后的闲言碎语不存在。

应该是没听懂吧?余容想。他还那么小。

她带着赵熹和一只脏兮兮的羊来到披香阁,还没跨过门槛,就有人大喊一声:“九大王找到了!”一堆人连奔带跑地过来,七手八脚地抱住赵熹往院子里送,余容和小羊顿时落了单。

只有赵熹喊道:“余容、小羊——”

然而他稚嫩的声音被淹没在人群里,余容看了一眼这只羊:“你如果想活命的话,就站在这里不要动,也许好日子要来了。”

羊不会说话,余容跨过门槛,进入披香阁内侍立。

作为宠妃的寝阁,这里装潢华丽且舒适,可此刻却有些站不开脚,寝阁的主人乔贵妃都没有地方坐,正垂手站着。堂上坐着当今皇帝赵持盈与皇后郑氏,引起这一场轰动的人自然是赵熹——当然还有他的母亲韦婕妤,这位出身贫寒的女人当着天子的面也敢撒泼,把儿子一把抱过来就要打。赵熹惊叫一声,从内侍怀里挣扎下去,看也不看,直接向上冲去:“爹爹!!”

韦婕妤楞住了,而赵熹猛然一冲,箭一样扑到了持盈怀里,持盈原本坐在椅子上,被他扑的向后倾,整个腰撞到了椅背:“哎哟!”

这一下,郑皇后也吓得站起来:“官家没事吧?”

持盈张了张嘴,痛得满眼泪花,又把儿子拦腰抱住打了几下屁股:“没事,你坐吧。混小子没轻没重的。”

赵熹挨了打,一边哭,一边睁开眼睛看父亲,又感觉父亲心情还好,于是就揪着他的衣服,光打雷不下雨。

果然,持盈说:“好了,打也打过了,这事情算了。”他拽拽赵熹的小辫子:“爹爹娘娘要给你吓坏了,还有你乔姐姐,你姐姐都不安心。大夏天的怎么一个人到水边去,怎么不叫张去为陪着你?”

张去为是赵熹身边的内侍,同时,他是持盈身边心腹内侍张见道的养子,这层关系明晃晃的。

赵熹低头道:“我想去资善堂找五哥和七哥,然后就困了,在大石头上睡着了,鞋子也睡没了。”他坐在父亲怀里,俨然也是一个小皇帝,视线骨碌碌地一转:“是余容找到我的,小羊背我回来的。”

余容是福宁殿的人,持盈自然认得,不过:“小羊是哪个阁子里的?都赏吧。”

赵熹的声音清脆,哭腔也没了:“小羊是膳房的。”在父亲怔愣之际,他说:“余容说,它会被人吃掉,爹爹,你赏它一条命,叫我养着它吧。”

持盈大概也没想到小羊是真的小羊,这世上有养猫养狗的,养羊的虽然不多,但也不罕见,可他拿一拿调子,有心要赵熹长记性:“你拿什么养小羊?”

赵熹说:“余容会帮我养小羊的。”

他话音刚落,大家的脸色都有些尴尬,持盈也开口了:“余容?”

赵熹仰着头,很确切地表达要求:“我想要余容,还想要小羊。”

持盈瞟了一眼余容,有一些犹豫:“这……”

郑皇后开口了,她温雅地笑一笑:“娘娘另外给九哥找个人好么?一定会把小羊养的白白胖胖的。不过,你下次可不能这么乱跑了。”

这是一种委婉的拒绝。

赵熹一向以乖巧听话着称,可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在外面受了惊吓,他的眼睛盯着站在门口的余容,很依赖她那样:“娘娘,我就要余容,我要余容陪着我。”

郑皇后没想到赵熹会拒绝他,再次温和地说道:“余容不会养小羊,你要她干什么呢?”

赵熹接受了这个理由,但他有了新的理由:“她不会养小羊,我也想要她,娘娘,她长得好漂亮。”

他话音刚落,脑袋就被轻轻点了一下,是持盈:“你才几岁,还漂亮不漂亮的。”

赵熹在父亲怀里转了个身,挽着他的脖子,笑嘻嘻地说:“余容漂亮,姐姐漂亮,乔姐姐漂亮,娘娘漂亮——爹爹最漂亮!”

皇帝被拿来和妃子们比,竟也不生气:“这你也知道?”

赵熹甜滋滋地笑:“我当然知道呀!我是‘眼子’货色嘛。”

持盈没听清:“什么?”

赵熹很大声地重复道:“眼子货色!”

持盈的脸色一下子变了:“这话是谁和你说的?”

赵熹坐在持盈怀里,搂着他的脖子,并没有看到背后的乔贵妃与母亲大惊失色,宫女们也个个脸色惨白。

赵熹的声音放软,带着一些孩童特有的稚嫩:“梅云、竹香两个姐姐呀。她们说我和我姐姐都是‘眼子’货色,我想,这就是眼珠子很好的意思——”

扑通一声,是乔贵妃跪下了:“官家恕罪,妾御下无方!”

赵熹坐在父亲怀里,转过身,就那么一瞬间,所有人都跪了下来,乔贵妃、他母亲、余容,宫女、内侍,他看到他们乌泱泱的头,连郑皇后都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那我用不用跪呢?

这种犹豫大概只持续了一秒钟,赵熹没有动,他喜欢这种狐假虎威的感觉,所有人都表示了一种肢体上的臣服。

父亲的手抚摸了一下他的发辫:“九哥想的对,眼子货色就是眼力很好的意思。”

他伸出手,拨弄一下赵熹脚踝上的铃铛:“蚌粉铃好看么,爹爹下次带着九哥去买,好不好?”

赵熹晃晃自己的脚:“好呀。”

叮铃,叮铃,很清脆的铃声。他踩着铃声,把余容和小羊带回了母亲的拂云阁。

至于梅云和竹香这两个人,赵熹再也没有见过她们。

“所以,什么是眼子货色?”

只有夜晚来临的时候,赵熹才会显现出一些与兄弟们不同的地方。

对于自己的身体,他总是很懵懂,生活中缺少别的参照。

三岁那年的夏天,他跟着母亲到乔贵妃阁子中去做客,天热极了,披香阁里响起一阵阵尖叫声,浑身打满泡沫、赤裸裸的五哥赵炳从一堆宫女内侍手里挣脱出来,大喊:“我不要洗澡!不要剃头!”

他一向很厌倦洗澡,大家都说他是宫里最顽皮的皇子。

赵熹牵着妈妈的手,无意间看见了兄长的下体,那一瞬间他愣住了。回去以后,他头一次问母亲:“五哥和小九不一样哦?他没有这个。”他指一指自己的下体,那里除了男子的性器官以外,竟然还有女性的蒂花。

韦氏告诉他:“是的。”并且告诉他:“小九和别人不一样,所以,不能告诉别人,也不能给别人看。只有爹爹和姐姐知道。这是一个秘密。”

赵熹似懂非懂地点头,他只感觉到母亲低落极了,但他并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任何的不同,如果非说要有的话,就是他身边服侍的人少很多,并不是说他的待遇差,而是他们都接触不到他,只能干一些最外围的活计。

他一切贴身的事都由贴身的内侍张去为、康履,还有母亲三个人来照管,洗澡这件事情更是母亲亲力亲为。

张去为和康履的身体少了一点东西,他的身体多了一点东西,大概老天就是这样乱馈赠人,胡乱增添减少,赵熹认为自己想的很有道理。

他的发辫被解开,用一根簪子盘在头顶,坐在澡桶中心,韦氏正在给他浇水洗澡的手忽然停顿了:“你不知道颜子货色什么意思吗?”

赵熹很理所当然:“不知道呀!”但他告诉母亲:“不过,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韦氏看向浴桶里静静坐着的儿子,这个孩子只有六岁,然而却非常聪明,对人情有着敏感的直觉,在那一瞬间,她决定把他当成大人来对待。

她把儿子洗净,擦干,给他穿上小睡袍,她盘腿坐在床上,赵熹站在床上,过了一会儿,她把赵熹抱在怀里:“从宫里出去一直往西走,有一个颜家巷,那里是专门卖盗版漆具,专把外头的好物件拿来仿制,可质量又很差,因此大家伙管假冒伪劣的东西都叫做颜子货色。”

赵熹在母亲怀里眨眨眼睛,他意识到自己和母亲被羞辱了:“她们是说,咱们假冒伪劣,是坏东西?”他想起俯首在自己,准确来说是俯首在父亲面前的乌泱泱头颅,他是皇子,他的父亲是皇帝,他的母亲是皇妃,他的整个家庭都在天上,岂能容忍置喙?

不满也随之诞生:“她们这样说咱们,爹爹为什么只把她们赶出宫去就完了?”

韦氏吃了一惊,她感觉到儿子的不满:“只?”她想儿子意识不到这个惩罚有多重:“在宫里,她们是你乔姐姐的人,每天只需要干些轻省的活计,甚至还可以读书、写字,但到了宫外就什么都没有了,只能坐吃山空。运气好的,还有家人愿意养她们,运气不好的,就要被卖到别的地方去,可天底下哪有比宫里更舒服的地方?”

赵熹从母亲怀里挣脱出来,很认真地说:“也就是说,因为咱们的缘故,爹爹把她们赶了出去,让她们的日子难过了,是么?那这样她们只会更恨咱们,在外面说咱们的坏话,如果我知道爹爹是这么罚她们的,我就不说了,宁可她们在乔姐姐的阁子里憋着坏。”

韦氏一时之间沉默了,过了一会儿,她问赵熹:“那如果今天你是你爹爹,要怎么做?”

赵熹想了一会儿,摇摇头,说:“我不知道。但,我觉得爹爹这个做法不好,要么不罚,要么就罚到底,轻不轻重不重的,只会让别人恨。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他们永远不说我们的坏话?”

斩草除根。

一个成语忽然出现在韦氏的脑海里面,赵熹还太小了,他的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所以他说不出来。但韦氏有,她有一些心跳加速——这孩子不像皇帝,即使赵熹的轮廓里有明显的父亲影子。

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诞生了:“那你今天问你爹爹要余容,是为什么?”

皇帝明显不想给,皇后也出来打圆场,要不是赵熹说了“颜子货色”,这事估计还有的磨,她不相信赵熹会没有感觉到这些,他是一个很聪明很会看人脸色的孩子。

韦氏又有一点难过起来,因为赵炳和赵烁是不爱看人脸色的,她觉得对不起赵熹,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敏感爱看人脸色的。

果然,赵熹低头想了一下:“因为今天在假山后面,余容也听见了。”

他有一些茫然地和母亲说:“我害怕余容回去福宁殿以后和别人说起这件事。可,我又不希望她受到惩罚,所以就不知道要怎么办了,只能让她到我身边来,和我在一起,这样她就不会乱说了。”他的声音越说越低:“从福宁殿到我们这里来,是不是也算惩罚她了呢?”

可余容找到了他,是好的,为什么也要受到惩罚呢?

他一向都觉得自己很聪明,可这时候也没什么解决办法。

忽然,他的身体晃了晃,跌进了母亲温暖的怀抱中。

韦氏搂着他,抚摸他的头发,这些头发因为辫子的解开变得卷曲,她想赵熹果然还是个小孩子,害怕余容回福宁殿说,可他当着披香阁所有人的面喊破颜子货色四个字,不是更扩散了吗?

“她们说咱们是‘颜子货色’,咱们也没什么好生气的。大家都说那里的东西差,可九哥,我不这么觉得——十五岁那一年,我头一回到东京来,住在四圣观,有一天我溜出去在街市上乱逛,那时候,即使是‘颜子货色’,对于我来说,也是很好、很好,没有见过的东西。”

在六岁的,一个寂静的春夜,赵熹了解了他的生身母亲,也许有些事情连他的父亲也不知道。

令华在一开始,不可能叫令华。

她出生在会稽,很遥远很遥远的南方。她父亲有两个妻子,五个孩子。一个妻子早就过世,生下了两儿一女,后面那一个生了韦氏和她的弟弟。世事惊变,家中连耕种的田地都没有了,他们不断向前迁徙,不知道跨过了多少山水,从会稽走到了丹阳。

韦氏描述起这段逃亡生活的时候语气淡淡,赵熹揪紧了她的衣服:“没有鞋子,脚走着走着就开始流血,有一天到山林里,拿草叶子编鞋,先给爹爹、哥哥、弟弟,再给我和姐姐,最后是妈妈。没有饭吃,吃过草根子和虫壳子,不好吃。”

这对赵熹来说匪夷所思。

最先离开的人是母亲,她大抵是被卖掉的,韦氏只记得她姓宋,因为这片土地的名字就叫宋。按照顺序来说,下一个应该是姐姐,再下一个是她。

那天他们全家罕见吃了一顿饱饭,下饭的是黄花菜,在很后来,韦氏才知道黄花菜有另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萱草,但无所谓,这东西用醋布搅合一下就有了味道,没有人想死,所以沉默地大吃特吃,怕别人吃得多而自己吃得少。母亲要走了,咬破手指头,血点在弟弟的嘴上:“你要是有了钱,把我买回来吧!”

咀嚼声此起彼伏。

对于母亲的离去,韦氏只有一个想法:“我当时什么也没想,因为饿得慌,吃饱了以后,我有点想她。但我又想啊,九哥,她是女人,她能生孩子,我就是她生的,她为什么要把我生到世上来受苦呢?她是不是对不起我?那天我睡不着,我想,我是女人,男人不能生孩子,女人能生,有一天,我会把我的孩子带到这个世上——”

她保养得宜的手,轻轻抚弄赵熹的头发,岁月和金钱修复了她的一切:“我绝不要他像我这样受苦。”

赵熹低低地呼唤她:“姐姐……”

韦氏说:“我想了半天,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要给他找一个好父亲,让他享福,过好日子。”

她有这样的资本,那时候她还很小,可是皮肤怎么都晒不黑,身体上的伤痕也能被快速修复,一点疤也没有,即使饭里面有沙子,她的牙齿还是洁白整齐。

这是她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可当时还离她很遥远。

在卖掉家里下一个女人之前,父亲先去世了,没有地,没有棺材,没有了最后一点钱。

万幸的是,丹阳有一位已经致仕的苏相公,他的孙女马上就要出嫁,却得了一场离奇的大病,僧人们都说这个孙女有佛缘,需要皈依佛祖,可青春的女孩子怎么愿意长伴青灯古佛?因此,就只能找一个八字合适的女孩替她做舍身。

赵熹被“舍身”两个字刺了一刺,因为他也是一种舍身,可做父亲的舍身跟做别人的舍身怎么能一样?

但,他那未曾谋面的姨母非常开心:“我是给苏相公的孙女做舍身,苏相公是青天大相公,我能给他的孙女出力,实在是太好了。”

她削去了头发,在出家之前,头发又卖了一笔钱。

苏相公孙女的病马上就好了,风风光光的出嫁,大家都认为韦姐姐很好、很厉害,她也从此能够吃饱穿暖,连弟弟们都有了名字,她请庵中的师太起的:“大哥叫宗颜,二哥叫宗闵。”

韦氏拉着她同胞的弟弟,期期艾艾地开口:“那三哥叫什么?”

韦姐姐顿了一顿:“师太们怎么有这样闲心,一个个把名字起过去?”她还告诉韦氏一件事:“入冬了,大家伙都说相公身上冷,你去给他暖床吧。”

韦氏是很漂亮的,这种漂亮淹没在东京城的鲜花锦簇里,可在丹阳,她美得出奇。

赵熹不满了,他打断母亲,直觉告诉他,除了父亲,母亲不该和任何别的男人躺在一张床上,暖床的意思简直不言自明,更何况:“可前面不是才说苏相公的孙女都要出嫁了吗?”

韦氏说:“是呀,他七十四岁,我十四岁。”

她说话平平淡淡的,脸上也没有什么波澜,赵熹却好像第一次认识母亲那样,过了半天,他开口问:“这个苏相公是谁?”

第一时间,他又想要故技重施,就像今天在父亲面前说颜子货色那样,这件事情是不能让别人,尤其是他的父亲知道的。

可要怎么办才能让这些人都闭住嘴、不说话呢?

母亲又为什么要告诉他?难道这些事情不应该烂着么?

韦氏没有回答他,而是继续说下去。

那天她洗了个澡,换了身新的红袄子,香喷喷地来到了一张大床上,她睡在床尾,盖着被子,把被子暖得很热乎,那是一条很好的被子,好的被子只需要一点体温就可以生出热度,不像柳絮,也不像纸头,这些东西冬天盖在身上是暖不热的。

过了一会儿,她见到了苏相公。

赵熹屏住了呼吸,韦氏今年大概有三十岁了,但那会儿她还是一个小姑娘,想着自己过去的样子,她都发笑:“我迷迷糊糊的时候,苏相公来了,他站在床前,别人给他脱衣服、帽子,我看到他的头顶疏疏落落的头发……”

他那样老。

在来之前,无数人和她说,只要给苏相公暖床,就有好吃的、好喝的还有好穿的,如果能给苏相公生下一个孩子——苏相公是韦氏见过最大的官,他是宰相,当然还有别的一大堆什么官衔,他见过仁宗、英宗、神宗三代皇帝,甚至见过当今天子——就是后来的哲宗皇帝,她不怕他老,可,老天爷,他都七十多岁了,还能生孩子吗?

“即使是在后宫,生不了孩子,也是没有位份的,更不要说寻常人家。我想,要是我生不了孩子,就只能给他暖床,等他死了,我要么做尼姑,要么被赶出去,要么去配给什么小厮,要是能生下孩子,有了奶,府里又有哥姐出生,就能去做奶子老妈,为了一直做奶妈,就得不断生孩子,饿死自己的孩子,我不要自己的孩子受苦。”

韦氏说:“所以,九哥,姐姐不愿意给他睡。”

什么奶妈、小厮,赵熹一个也没听过,原来有了小孩才会有奶,但这话接的很快:“你当然不该愿意!”

所有人都说韦氏长得不好看,赵熹见过他父亲许多嫔妃,的确承认,在其中,母亲不是最出挑的,可她也那么美——赵熹用小手抚摸过母亲光滑的脸颊,这上面竟然看不出一丝曾经的窘迫:“他这么老,你这么小,凭什么?”

韦氏说:“是呀!凭什么?”她狡黠地笑了笑,气氛变得松快起来:“然后,你猜我怎么着了?”

赵熹看向母亲:“你怎么着了?”

韦氏说:“我尿了。”

赵熹重复这话:“尿了?”

韦氏甚至有点讲兴奋了,为她曾经的机智:“是!他碰到我的时候,我‘哗——’一下全尿了,尿从裤子里滴下来,把床都淋透了。”

也许在那个时候,七十多岁的苏相公终于明白过来,面前这个女孩子连尿都不能把控自如,这次是尿,下次是什么?那张床最后也没人睡,韦氏一边尿一边哭,苏相公兴致全无地离开了,并且给自己找借口掩饰:“这是大贵之相,不是我家该拥有的,官家下诏召我去东京,到时候把她带上吧。”

韦氏被大家叹息失去了一个好机会,她再也没有机会陪伴苏相公,很快就换了一个别的女孩子去暖床,她马上有了新衣服穿,韦氏有那么一瞬间很羡慕她,也有点后悔,七十四岁的苏相公似乎是她最好的选择了,但她不要为了一口饭、一口食,害自己的孩子。

她讨厌世世代代过这种痛苦的日子,让孩子循环她的命运。

她就这样跟着苏相公去了东京,然后再也没有回去。

苏相公把她送到四圣观,并且叫人给了她一笔有点像封口费的钱,那点钱在东京其实根本活不下去,韦氏在四圣观做绣活卖钱,偶尔干点活,够吃够喝。

这个时候,韦氏停顿了一下,她说:“九哥,如果你是苏相公,你会怎么办我呢?”

赵熹想起梅云和竹香:“我……可他都七十多岁了!”

韦氏说:“不管怎么样,他饶了我,又把我送到东京。”

她的命运,就转变在那一刻。

在四圣观住到第三年的时候,哲宗皇帝下诏,要为弟弟们挑选在室女二十人,说起来是服侍,但谁都知道,这是侍妾的另一种意义。

赵熹抓住了母亲的衣角,抢答道:“你是被选中了,去了爹爹的潜邸,是不是?”他有一点委屈,觉得自己被冤枉了:“照这么说,姐姐在爹爹登基前就服侍了,比郑娘娘还要早,更不要说乔姐姐了,凭什么他们讲咱们是颜子货色?”

颜子货色就是盗版,是坏的,是差的,可他姐姐在最前面呢!

他还是在纠结这个,韦氏失笑:“可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服侍你爹爹呢。”

皇帝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是穆王。

原本他是做不了皇帝的,哲宗皇帝早逝,没有子嗣,皇位就落到了他头上。

韦氏来到穆王府,见到了穆王。穆王文雅而美丽,韦氏的心忽然剧烈跳动起来,她忽然感谢那泡尿,感谢那天喝了很多水,感谢苏相公把他送到了东京,感谢,感谢一切。

如果,他能做我孩子的父亲……她的孩子将成为亲王的儿子,宗室!这是一个比苏相公还要尊贵的人,况且他年轻,斯文,韦氏听见他的声音,像泠泠的泉。

然而穆王并没有叫她服侍,不久以后,他娶了一位姓王的女子做他的夫人,他们的感情很好,韦氏在穆王府干一些很轻便的活,比四圣观还要舒服一点,穆王府一点点多了女主人的痕迹。

有一天,穆王终于看见了韦氏,他问了她的名字,把她叫到跟前来,然后递给她一截绳子,叫她转着柱子缠绕,那是他在给自己的妻子搭秋千架。

远处,他的妻子王氏笑了:“缓缓再弄吧,急什么,我一时半会儿又坐不了。”

她怀孕了。

赵熹忽然明白过来:“夫人是显恭娘娘,她怀的是……”

韦氏颔首:“她怀的,就是你的大哥。”

太子赵煊。

王夫人一边怀孕,一边开始修理穆王府,好像修理枝叶那样,她是女主人,天生有这个权利。韦氏发现从前那些熟悉的脸庞一个个被驱逐出中心,她知道自己的来历注定不会成为王氏的心腹,哲宗皇帝给弟弟们选的女人,到底是否承担一种监视的责任?

可,哲宗皇帝病重了,没有孩子。

王府里众说纷纭,她们说大王要做官家了,如果大王做了官家——

大家就都沉默了。

穆王做了官家,他要搬到皇宫里去,皇宫里有新的侍女随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随龙升天的。

如果不能前往皇宫,他们要怎么办?要么永远老死在这里,要么出去嫁给随便哪个男人。可哪一个男人有穆王好?穆王成了皇帝,有哪一个男人比皇帝好?就算要嫁人,宫女也比王府的侍女高级。

韦氏像讲故事一样,告诉赵熹:“那个时候我就想,必须得进宫去。”

她肯定进宫了,不然怎么会生下赵熹?赵熹期待母亲的计谋,韦氏给他比了一个圆:“你爹爹那时新做官家,自然没空来管我们,如果我要进宫,得去找王娘娘。”

赵熹记事的时候,这位皇后早就上仙了,但这很好推断,带什么人进宫是女主人的权力。

韦氏向他描述:“我送了她一份礼物。”

贫穷的韦氏,自然送不了什么珍贵的礼物。那年很冷,她假装自己肚子痛,请假出王府去看医生,其实是跑到坊市买了一大捧花。

她捧着枝枝蔓蔓回到王府,忽然全城都敲响了丧钟,皇帝殡天的哀告正式传来,夜色里,她将那一捧黄花奉到王夫人的足下,王夫人即将成为新的皇后,她的月份已经很大了,韦氏垂头的时候,看见她肚皮的凸起。

她要生出一个幸福的孩子,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后。

王夫人问她:“这不是萱草花吗?你捧来做什么?”

韦氏跪下,只记得自己的屁股撅的很高,那束花被送到王夫人的眼下,她说:“夫人,在奴的家乡,这花叫做宜男。妇人佩戴,则必然孕育男子。”

王夫人笑了,她的手抚摸过肚皮,那是很美丽的一双手,纤长的指甲,大概有一寸长:“女孩子不好么?”

韦氏抬起头,垂着眼睛:“好。但,天下百姓,无不希望一个太子。”

哲宗皇帝正是因为没有儿子,皇位的世系才发生转移的,如果穆王一登基就有一个儿子呢?

王夫人笑了笑:“你叫什么?”

韦氏的一口气松了出来,她说:“奴叫……”

可她还没说完,王夫人身边的侍女张明训严厉的声音传来:“我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说生病要到外面去的人,你撒谎?这就是你的病?”她告诉王夫人:“这是大行曾经送给大王的那些人。”

全完了。

韦氏抬起头,她要恨死张明训了,可王夫人笑了笑。

第一批入宫的名单里面,果然没有韦氏。

大家欢乐地收拾包袱准备入宫,韦氏被留守在穆王府,这里已经没有主人了,寂寞盘旋在她身边。

一直到四月十三日那一天,皇后生下了一个男孩子。

普天同庆,韦氏领到了赏钱,然后,她得到了进宫的传召。

她换上了侍女穿的圆领袍,进入坤宁殿,对皇后谢恩,一个婴儿在摇篮里哭。

她的新职务就是照顾这个初生的婴儿。

赵熹感觉很奇怪,他感到这个故事并不好,因为这个婴儿是他的大哥,他的母亲作为奴仆去照顾他的哥哥,这故事真奇怪!

不过,韦氏只是看了他几个晚上,因为皇帝把这个婴儿自己抱到福宁殿去养育,韦氏就跟在王皇后身边看她料理后宫的庶务,皇后偶尔和她说说话,她刚做皇后,心腹很少,大概觉得韦氏聪明、机灵,身家在哲宗皇帝驾崩后又重新变得清白起来,所以教她认几个字。

张明训防着她,总是说她坏话。王皇后微微笑了,那时候张明训最大,二十出头,韦氏和王皇后都没有二十岁,王皇后偶尔会支着下颌:“阿韦,你说大哥在干什么呢?”

婴儿无非就是吃饭睡觉啊!

韦氏悠长地叹了一口气:“其实,我开始的时候,希望娘娘把我举荐给你爹爹,但后来我才知道,女人是可以一辈子不成婚,不要小孩子的,就是做女官。我想做一个女官,但做女官要认的字很多。”

赵熹紧张地说:“你要是做女官,那不是没有我了吗?”

韦氏笑一笑。

坤宁殿搭起了一个新的秋千架,皇帝扶着秋千架不知道想什么,韦氏靠近庭院,但没有人叫她绑绳子,可她一转头,张明训在盯着她,良久,又哼一声走掉了。

韦氏感到心虚,但又觉得理所应当,整个后宫都是皇帝的,她想要让自己过得更好难道有错吗?这条终南捷径远比做女官来得可望可即,是张明训对她太苛刻!

可她又很害怕王皇后知道这件事,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进宫,她只知道王皇后很快就又怀孕了。

世事波澜,在临盆的时候皇后和皇帝争吵起来,最后她生了一个女儿,儿子又快病死,于是只能把女儿送到了郑贵妃的阁子里,那天韦氏被叫到她跟前。

皇后说:“我已禀明官家,将二姐交给郑娘子抚养,你日后去她阁子里侍奉吧。”

韦氏说:“奴不是奶娘,于照顾二姐无益,奴愿留在娘娘身边侍奉!”

皇后看了一眼她:“官家已经厌弃了我,你跟着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那是韦氏第一次抬头直视她,甚至忘了自称,她想果然皇后都知道:“我……娘娘……我……”

皇后说:“去吧。”

她就这样去了郑贵妃的阁中,离做女官又遥远一步。

看来还是得靠自己的肚子。

郑贵妃是皇帝的宠妃,她去的那一天,皇帝就来了,他从她怀里抱过女儿,然而又迟疑了:“你?”

韦氏垂下了眼睛。

郑贵妃的阁子里还有一个病恹恹的二皇子,当然,他没过多久以后就去世了,皇帝先抱着女儿转圈,把女儿哄睡着了,儿子就开始哭,他又抱着儿子转圈,儿子哭累了,女儿睡醒了又开始哭。哭声此起彼伏,微弱的像猫叫,韦氏看见他坐在椅子上狂喝水:“二哥二姐怎么这么爱哭?……从来不哭的,晚上也不闹人。”

郑贵妃对他笑一笑:“孩子和孩子间自然不一样。”

两个孩子就都被抱下去,韦氏也跟着离开,她抱着二姐,另一个侍女抱着二哥:“我叫乔令和。”

韦氏羞于启齿自己的名字:“你叫我阿韦就成啦。”又夸奖她的名字好听。

令和笑了笑,在宫灯下柔情婉转:“这名字是前两天官家给我改的。我的本名也不大好听。”

她不会在这里待多久了,韦氏想,皇帝也知道我的名字,我的名字也不好听,为什么不给我改一个名字呢?她感觉到很迷糊,她甚至都没有和这个男人说上过几句话,但每天做梦都想给他生个孩子,要是能给他生孩子就太好了,就什么都有了,她可以吃好饭,穿好衣服,戴好首饰,住好房子,什么都是好的,没有坏的!

而且。

那年她二十岁,是一朵寂寞的花,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渴望爱抚,又想要一劳永逸。

皇帝是她最好、最好,梦寐以求的选择。

郑贵妃会帮助她吗?谁也不知道,但乔令和也许会,她是一个温柔敦厚的人,离获得妃嫔名分只差郑贵妃的一个推荐,皇帝尊重郑贵妃,起码会等到她再一次怀上孩子。

在这样短的空隙里,韦氏和她变成了好姐妹。在贵妃的阁中,令和的吃穿用度隐然超越了普通宫女一大截,别的宫女害怕接近令和,因为这会让贵妃觉得自己“不忠”,而且也显得自己很不要脸,年轻的宫女总是这样。但韦氏不害怕,她曾经都差点饿死,要什么脸呢?轻而易举的,她跟令和结为了姐妹。

令和在进宫前是一个小官的女儿,韦氏经常听她念一些词,但对于生活上她笨手笨脚,韦氏给她补衣服,令和坐在她的身边,喊她姐姐:“丢死人了,今天官家看见我的袖子破了。”

韦氏笑了笑:“这有什么好丢人的?那说明官家总看你呀,他好喜欢你,不然怎么知道你袖子破了?等你做了官家的娘子,我可受不起你一声姐姐啦。”她告诉令和:“我听说贵妃娘子的月信有一个月没来了。”

令和低下头,脸全红了:“是、是么?”

韦氏她剪断针线,把云一样的衣料比在令和身上:“等你富贵,做了娘子,再给官家生几个小娃娃,说不定能和郑娘子一样做贵妃呢。衣服也能穿一件扔一件,不知道到时候还会想起我吗?”

令和点头,她头上的玉蝶簪子都在晃动:“会的,姐姐,我不会忘记你!”她拉住韦氏的手:“我们一定要共富贵。”

韦氏故作轻快:“行呀,到时候你把我叫到你阁子里掌事。”

在烛光下,令和很笃定地摇了摇头。

不知道什么时候,赵熹又回到了母亲的怀里,韦氏抱着他,轻轻摇晃:“后来,郑娘娘就怀孕了,生下的是你四哥,不过那孩子也没活下来。她怀孕的时候,推荐了你的乔姐姐,官家封她做‘宜春郡君’,说她一笑可以回春。”

那是一点艳羡的语气,乔令和很快就怀孕了:“那一次生的就是你五哥。”有了孩子,皇帝顺利册封她美人,然后又破格封为婕妤,乔令和问郑贵妃要来了韦氏。

韦氏抱到了第三个孩子,五皇子赵炳,那天皇帝又从她的臂弯里接过儿子,连一个“你”字也没有,对她笑一笑:“五哥乖不乖?”

韦氏说:“五哥很听话,要奶吃的时候哭得也响。”

皇帝抱着儿子远去:“呀,你这么厉害啊,还知道自己要奶喝……”

空落落的臂弯,很快,乔令和再次怀孕:“就是你的七哥。”

她终于要实现自己的诺言了,那天她让韦氏坐在梳妆凳子前,给她的脸上涂香粉,给她簪玉蝶和石榴的簪子,她的亵衣变成一件红纱,在外面套了一件罩袍,韦氏一遍遍抚摸上面的萱草纹。

皇帝来到乔令和的阁中,却没有见到乔令和。

韦氏垂着眼睛,给他脱衣服,从衣襟上的纽襻开始,那是一件湖蓝色的襕袍,水一样挽在韦氏的臂弯。

皇帝问:“你叫什么名字?”

原来从十七岁到二十三岁,从穆王府到皇宫,韦氏无数次幻想过和他生一个孩子,可他连她叫什么也不记得,那天在秋千架底下他问过她的名字的,可怎么忘了?

韦氏再一次重复自己令人羞耻的本名:“奴叫春花。”

她生在一个灿烂的春天,那天他们家吃了黄花菜,她后来才知道原来这花叫萱草,叫忘忧,原本她也应该有个好听的名字。

她察觉到皇帝对这个名字羞于启齿,甚至没有重复。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