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书网
博书网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 第11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5节

 

这些百姓每每一买,至少还都是一斗起步。多的时候,一次还有买上十数斗的。不过像这一类的大批量购买,基本上是还要给自家亲戚或是村里人带的。

在时下,进城耗时耗力,还要缴付落地税。

寻常百姓舍不得这份进城的落地税,也不可能为着点什么事,就往城里跑。

韩老三陪着媳妇钱氏给岳家去排队买盐的时候,韩彻也跟着过去看了。人实在是多得有些过分,只见那长长的队伍还有闹哄哄的人群,将隔壁两边的店铺给围堵的,店门口都被遮挡住得没法正常做生意了。

“大人都说了,以后都会是这个盐价了,咱们真没必要来抢着买。”韩老三本来就不是很愿意来,这会瞧见这般人头攒动的情景,不禁只觉得头皮都发麻了。

“我都跟爹娘他们说了,可大家非说这盐反正是要吃的,又放不坏……他们都这么执意要买了,我总不能还说不帮买吧?”钱氏就哼哼道。

也因着这买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韩彻只看了一会,就带着三娘给他安排的四个护卫先一步离开了。

在全国各地都呈现一片火爆销售的情况下,韩彻这边就也收到了盐政改革后的第一份财政收入报表。

“韩大人善理财,实乃第一人。单只这第一批盐利,就远超过去一年之数!”户部一官员在看到报表上的盐售卖数额和最终获利金额总数时,当场就忍不住感叹道。

朝廷过去每年在盐业上的财政收入,大概为50-70万贯钱区间。

然而韩彻所推行的盐政改革后的第一季度的财政收入,就已经有一百一十余万贯钱。

毛利润这一块,因为盐价下调幅度过大,其实并没有比过去增长太多。之所以能获得这许多的利润,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销售额上。

韩彻在进行改革之前,是有仔细调查过朝廷历年来在各州郡食盐售卖的情况。于是他就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按照时下一个正常家庭对食盐的需求量来说,以一些州郡的总人口户数,食盐总销售额其实是远远不足的。

甚至有些偏远一点的州郡,比如说通州,动辄还出现过盐荒,当地百姓一度因此还闹出过民愤民怨。

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有很多,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首先可以剔除的是,食盐产量这块是不可能匮乏。

在不缺市场,也不缺产量的情况下,大概率就是流通环节的问题了。

“民不知贵而国富也!”另一官员便也感慨道。

然而说是这么说,对于韩彻刚提议要将盐价作十五文一斗时,这些户部的官员可是没少提出反对意见。因为在他们看来,光是新帝登基那会,将盐作价从六十五一斗下调至四十文一斗,就已经属于朝廷让利许多。

户部管控着全国的财政,纵使税收和盐业这块都交由韩彻负责。但实际上,韩彻真正主要管辖的还是收入,其他方面的财政支出,却还是由户部在管辖。

盐价要再下调近三分之二,这对于户部的人来说,无异于是在把库里的银钱如放闸的流水一般,哗啦啦的往外流出去,难免就会心疼舍不得。

皇帝也被这下调的力度惊了一跳,好在韩彻以早前松州裕州赈灾为例,做了一份详细的数据报表。证明他这么做,是绝对能让朝廷的国库收入比之前增多不少。

思来想去后,皇帝还是决定放权让韩彻去做。

为此,户部那位老尚书还专门单独求见了皇帝:“陛下,不若与韩大人再好生商议商议,让他缓着些来。便是要下调作价,咱们也没必要一次就下调这么多!”

皇帝却道:“过去几次给国库增多收入,韩爱卿何曾让人失望过?再者,此事既已交付给他来负责,那么具体如何行事操作,旁人又岂会比他更懂?”

户部尚书听闻这话后,脸色都有些涨红起来。

皇帝见状又忙表示,他也知晓户部尚书来求见自己,都是一片赤城之心,在为着国库能增多些收入。还言道往日在财政开支这块,也是全赖户部尚书劳心劳力,替朝廷和国家做精打细算。

“韩爱卿善理财,卿善谋算。朕能得两位爱卿齐心协助,是朕之幸,亦是国之幸事!”能任职户部尚书的,都是皇帝信重的臣子,于是他连忙还对着户部尚书做好一番真情流露的安抚。

直把户部尚书感动得,也当场对着皇帝做了好一番恨不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情回应。

自此,户部那边也就再没提出过什么反对的言论。

盐政改革带来的好处,显然还不止这一点。

比如说让盐商给边境军队运输粮食,再换取盐引一事。从明面上来看,朝廷肯定是要做出一部分的让利,商人才会这么的趋之若鹜。

但对于朝廷来说,账其实并不能全这么去算。

因为朝廷自行负责运输粮食的话,势必需要任命大量的官吏来办事。这就导致行政运行时同样难以避免僵硬缓慢等问题之外,还有不可避免的,自上而下的层层盘剥贪污,以及运输途中的折损,财政支出等。

若是将这部分的事务交付给商人,朝廷每年光是在里面省却出来的财政开支,就又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这部分官吏的减少,还能让朝廷的行政系统精简。

对地方百姓来说,跟官府打交道和跟商人打交道,明显他们更愿意跟商人。

因为过去但凡是官府为此来征收粮食,作价都会压得特别低不说,普通百姓还连说不的权利都没有。商人虽然一直被唤做重利狡诈,但起码跟商人做交易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普通百姓还是能做到基本的自愿。

售卖价钱上,自然就会比卖给官府的要高一些。

然后在给边境军队粮食运输时,一些地方官府还会为了能节省他们的府库开支,强迫当地百姓免费出人去做事。然而商人来运输粮食,他们却都是花费银钱去雇人。

百姓自此不用辛苦给官府提供免费劳动力做事,还能通过给商队运粮时,赚取一份辛苦劳务费。

对于时下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祖祖辈辈都是靠地里刨食谋生。眼下能有这么一份挣钱的活计,是非常难得的好事。

再对于边境军队来说,他们也更愿意跟商人打交道。

朝廷过去运输过来的粮食,每每都会比实际应交付的数额要少。这里面既有路途太远造成的损耗,也有被层层盘剥后贪污掉的。

商人运输过来的粮食,折损这一块都是他们自己承担的。甚至他们因为地位低下,又想以后还能继续获得更多的盐引,能赚取到更多银钱,实际给出的都会比要交付的数额来得略多一些。

如此一来,在这次的盐政改革下,朝廷每年将能赚取到过去数倍盐政上的收入。百姓也吃到了便宜许多的盐,偏远地区的百姓自此也将解决盐荒的问题,有一些百姓还能多一门赚钱的营生。

商人也获利良多,边境军队的粮食等物资从此也能得到更好的供应保障。就连户部的财政开支,也能因此减少许多。

然而韩彻的谋划显然还不止这一点。

就跟预估的一样,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不少百姓也终于从原来的头脑发热哄抢食盐的举措中,渐渐的恢复了理智。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