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书网
博书网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 第118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8节

 

“既如此,这事就交给大郎你去办。我看那册子所写的几处地方,其中有一处正好就是咱家开垦的县城。”郭父交待道。

“是。”郭大郎一口就应了下来。

韩彻这边,不多久便也收到了郭家派人去了北地边境,准备择选地方试种棉花行动的情报。

对于郭家究竟能不能栽种成功一事,韩彻并不担心的。

技艺在没有摸索出来之前,确实是困难重重。

可技艺一旦被摸索出来,其实很多东西也是真不难的。好比这棉花种植,只要按照册子上的步骤来,基本上是能够在北地边疆成功把棉花种出来的。

郭家是商行,他们擅长的是买卖。种地这些事情,指定是要雇人去做的。那么待到他们在北地边疆雇佣当地百姓种上一轮,这棉花栽种的技能便能被那些百姓学了去。

当本地的棉花产量一旦上来,这价钱肯定也会大幅度下滑。

不过那边的百姓就算没办法靠着种植棉花赚取多少银钱,最起码以后也能实现对棉织物的自给自足。

韩彻这几日除了关注了下北地边疆的开荒耕种进展,其余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在就盐政相关的条例和法度,做出最终的修缮,并呈给皇帝审阅。

在皇帝审阅完后,韩彻就前些时日,赠予栽种手册并让郭家商行去边境试种棉花一事,也做了主动的汇报。

对此,韩彻还言道:“西至柏州或平州、东至东洲、南至裕州,各延边处皆可鼓励商人屯田,如此便可以民之力供给军需。”

要知晓军队除了粮食有所需求,其它的物资需求一样也不少。

像柏州和平州等地,虽因缺水贫瘠,不适宜发展成为粮食主产区,却是极其适合种植棉花,或是养殖马匹的。

朝廷只需继续把控好盐业的生产和批发,实施抓大放小的手段,保障商人能获取一定的利润空间,而朝廷则借助商人追求利益的特性,就可不费力气便能坐收数项益处。

皇帝闻言,也忍不住高兴道:“大善!”

看着眼前的韩彻,皇帝在心里也是忍不住惊叹了起来。

这一举措不仅鼓励了商人,带动民间百姓一起,既能解决各边境戍边军队的军需问题,给朝廷节省一笔庞大的开支和负担,还能对各边境地区带来极大的开发。

各边境地区的百姓,也能因此受惠良多,当真能称得上一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废。”(1)

然后待到这些正事谈完,韩彻突然向皇帝请辞吏部尚书一职。

“爱卿为何要突然请辞?可是有何难处?”皇帝显然是未曾料到韩彻会来这么一出,一时间还吓了一跳。

“承蒙陛下厚爱,然臣有自知之明。臣善经济,不善吏治。”韩彻就一脸诚恳的对皇帝说道。

皇帝一听,沉默了下来。

虽然确实是如韩彻刚才说的那样,他更擅长的是民生经济,可在吏治这块,皇帝也并没有觉得韩彻不善。

相反,近来朝廷风气还都为之一肃。

当然背地里对韩彻忌惮,眼红者也是越来越多。为此,皇帝其实没少收到一些臣子私下里的谏言。这些人更是还皆言道韩彻如今既掌控着数项重要使职,还又掌控着吏部,在百官之中威严如今已然极其深厚。

尤其是各地方官吏,皆无不听从韩彻之命令。

作为一个臣子,能让百官都深感其威严之重,还能让地方官吏都听从他的命令,这恐怕是任何一个君王,都不愿意看到的景象。

但皇帝会害怕吗?

最起码,皇帝现在是不怕的。

若说是其他的世家大族,有人做到了韩彻这般的位置,皇帝是绝对会早就有所防备,甚至是采取行动了。奈何韩彻,纵使他再如何的有能力和才干,单只他一人在这朝堂上,终究是孤家寡人一个。

想到孤家寡人,皇帝这会又联想到韩彻这么“一大把年纪”,至今还未曾婚配,身/下更为一儿半女,一时之间倒还忍不住对他滋生出几分亏欠之意。

这些思绪一闪而过后,结果皇帝倒还真心实意的劝解起韩彻来:“爱卿何故要如此妄自菲薄……”

之后,等到韩彻出宫之时,请辞的事非但没能成功,反而还携带了不少赏赐回去。

还是那句话,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对于官员给皇帝私下谏言一事,韩彻近来也没少听闻。

所以刚才的请辞,既是韩彻想要对皇帝表明他不贪恋权利的态度,也是他想看看皇帝对那些官员谏言后的态度。

拿回家的这些奖赏,韩彻让柳氏选能添的,都添去给四娘做嫁妆。

“二郎,给你也留些吧。”柳氏就说道。

柳氏倒也不是舍不得给四娘,但是一方面四娘嫁妆确实不算少了。早前虽然家里为着三娘的婚事,被掏空了不少,不过原本给四娘准备的嫁妆可并未动过,挪动的都是家里给韩彻准备的那份聘礼。

三娘成婚后,肃王府那边逢年过节的送礼,还有皇后因韩魏两家订婚后,好几次给四娘的嘉赏,合计到一起,也是很能瞧得过去的一堆东西。再加上原来置备好的那部分嫁妆,虽依旧没办法跟那些门第特别显贵的世家大族比拟,但整体也算不错了。

反倒是韩彻,年纪最大,还连个对象都没有,这聘礼再不多置备些,柳氏担忧他将来怕是真娶不到媳妇了。

“不用给我留,家里能留的财物越少越好。”韩彻说着,还自己过去挑选了起来。

“……”柳氏不语。

“阿母,如今我身上这使职乃是掌控着全国的财政了,家里若是太过富足,恐遭有心人的非议。”韩彻只得这么说道。

“咱家自己的银钱,也不行吗?”柳氏震惊道。

这对柳氏来说,显然是没办法理解的。毕竟眼下这大环境里,哪个世家大族,或是品阶还算过得去的京官,家里不是奴仆众多,生活富足甚至不少还过得甚是奢靡的。

京城一些世家子弟,还时不时弄一些炫富的手段。所以真要比起来,以韩彻如今的官职和地位,对那些世家大族来说,都可以用得上一句“清贫”来形容了。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