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书网
博书网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 第134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4节

 

“陛下要包庇那些个贪官,还是陷害韩大人的大贪官!”

“往后若是那些个贪官当道,咱们又要吃昂贵的盐,还有昂贵的米粮了!”

在北直隶等地方,类似于这样的流言也迅速的扩散了起来。

什么?

他们即将要回到以前那样,只能吃那般昂贵的盐和米粮了吗?

这可如何是好?

朝廷这是不打算给他们普通老百姓活路了吗?

盐和米粮都是民生必需品,与时下每一个普通百姓的生存都息息相关,于是哪怕是在消息闭塞的时下,也根本用不着韩彻去多做推波,消息也以一种堪称惊人又震撼的迅猛速度,被这些百姓自发的传播了起来。

并且消息每传播到一个地方,都在当地引起极大的轰动和愤怒。

其中最为愤怒的那批百姓大多都是家境贫苦的,他们每一日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努力又艰难的活着。也正是因此,他们才越发害怕回到过去那样的日子。

这件事情实在太过严重,一个处理不好,便会引起更大的民愤民怨。又因着还牵扯到当朝的两个宰相权臣,各地方主官也不敢擅自做主,只得赶紧发送文书,将此事呈报给皇帝。

皇帝在收到这些文书时,面色也瞬间为之大变。

第二日,正在政事堂处理公务的几位朝堂目前最重要的大臣忽地听闻有官吏来报,言道大理寺的冯少卿带着衙役在外面等候,对方还表示大理寺这次是接了陛下的旨意,过来办理公务的。

政事堂是时下三省长官在门下省议事或是办公的专设地点,在这里面进行的会议几乎都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重要决策。

像一些机密大事,还有五品以上官员的升降任免等,也大多都只在政事堂议论。

因此听闻汇报,在场众人神色都变了起来。

王尚书心中更是惊惶交加,近来京中越来越沸起的流言,他自然也都听闻了不少。也不是没想过去制止,奈何京中各坊间百姓愤怒太甚,又正值事情尚未完全平息的要紧关头,他实在不方便顶风作案。

再者,那韩彻这次未能如意将他顺利扳倒,必然也还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盯着。

然而越是怕什么,便越是来什么。

冯少卿带着大理寺的人一进来,先朝着在场的其他大臣拱手作揖。毕竟这里边坐着的每一个大臣,不论是官职还是受皇帝的看重,都远在他之上。

“还请诸位大人海涵,下官今日实有要务处理。”冯少卿态度恭敬的表示道。

在场的人此时也隐约猜到了些许,便下意识的看向了韩彻和王尚书。

王尚书这时候已经面色惨白,眼神露出惊惶之色,嘴唇更是颌动个不停,却一个字眼也发不出来。

最终还是韩彻开的口:“哪里,冯大人既是有要务来此办理,我等自是全力配合。”

见状,冯少卿也不再拖沓,只见他直接面向了王尚书:“王大人,实在抱歉,多有得罪了。”

说完这话后,冯少卿的右手一挥,带着一同进来的一群大理寺衙役就上前来将王尚书团团围了起来。

“韩彻你个腌臜竖子!”王尚书在被大理寺的人带走时,再也控制不住的龇牙欲裂,面目狰狞的对着韩彻咆哮了起来。

对于王尚书这不停的大声漫骂,韩彻只面色依旧平静的坐在位置上。

一直待到王尚书的声音再也消失不见之时,韩彻才看向了众人:“诸位大人,勿要被小事惊扰,咱们继续吧。”

在场的诸位大人:“……”

这一日除了王尚书和吏部那位许侍郎被大理寺逮捕之外,另外还有两名跟他们牵扯比较深的大臣也一同被下了牢狱。

接着,皇帝还下旨派遣了官员过去,清查这几家的家产。

只见那一车车堪称数不尽的金银珠宝,珍珠美玉等被清查出来时,宫中的皇帝在收到消息后,也被狠狠震惊到了。

皇帝确实是知晓王尚书等人一直都有贪污受贿,却从未想过竟能有如此之多。要知晓只单单是王氏这一家被清查出来的财产,就已经能比韩彻改革盐政之前的国库,来得还要富足!

对此,皇帝从一开始还心怀不舍,瞬间就变得极其愤怒了起来。

不多久,大理寺便宣布了王尚书等人的罪行,处死了王尚书等几个为首的官员外,其家属亲眷皆被流放发配。

在这期间朝堂上还有一些朝臣也被审查了出来。

使得一时之间,京城各世家大族不说人人自危,也皆受惊不小。

然而受惊过后,便是对这事全方面的反思和静默。

他们有预料过王尚书等人或许会获罪,只是没有一人在这之前会想过,他会是以这样的方式被扳倒。

王尚书是败给了韩彻吗?

不是的。

他是败给了这天下的百姓。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1)

注1:出自: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凡居于上位者,简士苦民者是谓愚,敬士爱民者是谓智。夫愚智者,士民命之也。故夫民者,大族也,民不可不畏也。故夫民者,多力而不可适也。

制衡

判决一出来后,京城各坊间百姓便也都听闻了皇帝下旨处死了王尚书等好几个大贪官,还将他们的亲眷全都流放发配的消息。

寻常的百姓对所谓的政治斗争是没有太大的概念的,只知晓贪官蛀虫终于得到了他们应有的下场,众人皆为此拍手称快。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