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书网
博书网 > 雄兔眼迷离 > 第123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3节

 

脑子里翻来覆去都是对自己的怀疑,她回京两日,竟丝毫未关注朝中之事。早两日,早两日,没准宋沧还没死。宋沧死了,为何而死?宋沧死了,李阿牛可还在?宋沧死了,为何江玉枫没与自己提起?宋沧是苏凔,苏家可有被牵连?

她手忙脚乱中终于抓得一丁点头绪。苏家,昨夜和霍云婉交谈之事,只说和苏家有嫌隙,但办事仍没什么问题,那就是目前苏家还没死,那就绝不是宋沧的身份暴露了。那是为何?还有什么事能要了一个新科状元的命?

马车终于倒了门口,正值月末,天上只有疏星。按理说,现在进宫早了些,但那小太监摸了一把牌子,却也没多过为难。谨慎的看了几眼四周,交代着薛凌留神些。倒也难为他这么小心,此处本是宫中最偏僻的一个门,平时都是用来运送恭桶等物,各宫的人进出也知事,都是挑合适的时候。

唯有薛凌这么急着往里闯,若是这牌子的主人今日刚来知会,进不进得去还是个未知呢。小太监掂了掂手里银钱,瞧着薛凌背影咕哝了一句“倒是大方。”

时辰还算早,霍云婉并未歇下,更主要的是雪娘子也在,二人说笑着做些女儿家活计,画面看着和气的很。突而有丫鬟面有难色的进来在霍云婉旁耳语。雪色立马丢了手上东西,忐忑问着可是皇后有要事。

霍云婉摆了摆手,说“去去就来”,着人将薛凌领到了偏殿。她不解薛凌为何来的如此之快,恐是有要紧之事,不由得面上带了几分焦灼。有些东西,等的太久了,就不容有失,难免她心急。

薛凌见霍云婉前来,对跟着的宫女微一偏头,霍云婉谙其意,一挥手,室内便只剩其二人。薛凌抢先开口道:

“今年的新科状元苏凔,是我故交,如今人在哪?”

------------

佳偶

霍云婉眼波流转,软了身子,施施然坐下来道:“哪门子的故交”?不是霍家的事啊!既然霍家的事儿没出乱子,她就不急了。

薛凌一看霍云婉神色,便知其所想。当下不隐瞒,将与宋沧二人渊源飞快的说了一遍,又道:“宋沧现在是苏家的人,怎苏家安然无恙?”

霍云婉听的高兴,她知苏凔这么个人,只说是苏姈如一手捧出来,合着竟然是宋柏的儿子,怪不得干出翻案的事。原还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苏府出来的人,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跟霍家干上了。

薛凌心焦,当是以为宋沧死了,霍云婉不急,却是知道那蠢货应该还有条命在。十成十的蠢货啊,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岂止不自量,只怕是连真正要自己命的是谁,都没分清过。

自古以来,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不过,也有相反的时候,神仙较劲,凡人得利。虽不知道这利能拿多久,可拿着一点,就还有一天好活。这道理,苏凔应是深有体会。只当局者迷,他不自知罢了。

新科状元的案子,应是重中之重,刻不容缓。没曾想,这位爷竟在牢里呆了小半月,还只是偶有主事之人来狱中支个凳子,几句闲聊问的是前言不搭后语,驴唇不对马嘴。要不是苏凔心病甚重,再少点见不得人的要命勾当,这日子对比起其他嫌犯,着实要美上不少。毕竟,没什么皮肉之苦不是。

而苏家不惜一切想保住的苏远蘅,早早便丢了半条命去。之所以还剩半条,倒不是因为苏家财大气粗,更不是由着江闳背地里动了些手脚。他还能喘气,实则是因为其他人已然死了个干净。若是阎王不曾扣留,应是投胎转世,奶都吃了好些日子了。

算来也是苏姈如通透的功劳,限市令一下,便知乌州那一带乱子多,再没让自己的儿子亲自去过。故而御林卫,是在翠羽楼拿的人。天子脚下,活的不易,死,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与之相对的是,申屠易那帮兄弟,命都不怎么好。大概是他命犯天煞,生身父母不知去了何地,养父母做了个吊死鬼,把兄弟是尸体都没找着。跟着跑冬的那帮人,本都是过命的交情,风里来雨里去,只说攀上了苏家,从此人间富贵。没曾想,才短短数月,尽数没了个干净。

毕竟,说苏凔与苏远蘅行私受贿,通羯叛梁,申屠易那群人皆是经手之人,该第一时间捉拿归案受审。但如果有人可审,谁会来审苏凔这个主谋呢。区区草芥蝼蚁,便是受不过刑死了,也无足轻重,这显然,不是魏塱想要的结果。

好在,乌州那一线,都是沈家的地儿。人抓的飞快,也没的飞快。理由千奇百怪,恶疾,自尽,意外。总之,是一个也没能回京。这桩案子,嫌犯,就只剩苏远蘅和苏凔二位主事能喘气。撇开苏凔暂且不提,苏远蘅,是要留着认罪的,可不就还得留着舌头。

总不能,凭着几个宵小告发,就把状元爷的脑袋砍了吧。

而申屠易,却是由于薛凌的缘故,一直在京中盘桓,自是逃过一劫。苏府的消息也算来的快,苏远蘅一出事,苏姈如便着人知会了申屠易。但很明显,莫说前去救人,他自个儿,都成了过街老鼠。故而薛凌回来,他已不在薛宅。

这一圈看下来,端的是人人水深火热,就越发显得苏凔自在。霍准想让他认罪,却不能光明正大的用刑。冤案不要紧,过失而已。审案又不是相国主理,便是交代了几句严查,那也是忧国忧民。可屈打成招,就是罪孽了。说的严重些,是迫害朝廷命官。

精于算计者,往往多疑。现如今,霍家与皇帝正焦灼处,半点闪失不得。万一狱中有人忠于魏塱,先借此事让苏凔惨死,再一盆子屎扣霍准头上。霍家不完蛋,总能撩一层皮下来。他怎敢掉以轻心,尤其,是牵连到与胡人通商的事儿。

拓跋铣的信,霍府还有呢。所谓挖出萝卜带出泥,谁知道魏塱能借着苏凔翻出些什么东西呢。朝堂之事,皆可回旋,但羯人与鲜卑,一说起来,轻则人头落地,重则九族不保。如此一来,霍准非但没动苏凔一根手指头,反倒成了明面上保着他的那个。谁让,魏塱是个没什么耐心的人呢?

应了霍云婉那句不知是谁要自己死,苏凔当真不知,从头到尾,他都只是魏塱拿去送死的卒子罢了。若案能翻起来,自然是乐见其成。没翻起来,也无关紧要。拿一个状元爷的命,去将霍准啃下一口肉来,也划算的很。

何况,这个状元,才当了三四个月,虽是块好料,终究还没成材。烧了,也就烧了。虽只暖得一阵子,不也是物尽其用么。这梁亹亹数百年,三岁一状元,他得出多少个状元?可霍准,只出了一个啊。

朝堂之上,龙颜震怒,只催促刑部尽快查明真相。若不实,便要诬陷之人五马分尸。若为实,定要将苏凔千刀万剐,以儆效尤。帝王之威,属实难犯,可底下的人,只想找地儿说理。

告发的人来了,你说要人证,人证好弄,霍家一扬手,便有大把的人以死明志。可人证有了,物证也的有吧?这物证也好编排,金银珠宝,字画古玩塞他一屋,说是羯人送的,也没谁能说不是。这下齐活了吧,当事人口供又不能少。

这口供,参与的人没了七七八八。剩下的,相国三令五申不得动刑,皇帝金口玉言勿令忠良有损。既如此,口供去哪拿?只能苦了苏远蘅死去活来数回。

于是这案子一拖再拖,到最后,魏塱已然忍不住,想要亲自动手,可霍准又怎会让他得逞?再加上江府也开始参一脚,各路人马大显神通,苏凔竟全须全尾的活到了薛凌回京。只他终日戚戚,又饥饱不知的过着,整个人瘦的近乎脱形。

霍云婉笑的前俯后仰:“我还当是苏姈如疯了,原是养着的狗,张口咬人之前都没看主家脸啊。”

------------

没想好怎么写

e…确实是没头绪虽然大纲是定了的但一直写不出想要表达的东西…愧对投票的各位大佬,实在不好意思。

一路看过来的大佬应该知道,薛凌这场婚事一过,就会换个身份。所以佳偶这一章,其实是。

写完这一章,意味着书的内容就过半了。划分标准是这一章过后,薛凌的背后势力正式集结。虽然,它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乌合之众。

所以,这一章的内容其实很多,而且它要引出 ,填上前面很多坑。为什么薛弋寒回京找上的是江家,为什么先帝会允许薛家自行养兵,为什么允许薛凌不用回京为质,甚至包括太子魏熠为何会一退再退。

当然,有个最重要的坑还要再等等。但一如我再三强调过的,没有神仙。薛弋寒、先帝、江国公、三朝太傅,以及薛凌。

但我一直无法很好的去表达这一章的收尾内容,属实学艺不精,贻笑大方了,惭愧。

可能有些读者会觉得,书里很多形象都无端让人生厌。但是我觉得,上位者,他们是很在意蚁群,但大多压根不关注一只蚂蚁的死活。

只是,偶尔会提防一只蚂蚁会不会引来蚁群而已。

其实这个例子我有写,很多人会感慨薛弋寒为了百姓不惜一家生死,但我的笔墨不到位,所以导致很多人忽略他为了薛璃,吊死了一个奴婢—小桃儿。

小桃儿在薛家眼里,也就是一只蚂蚁。死了,就死了。

同理,薛家在魏塱眼里,也是只蚂蚁。可能这只蚂蚁稍微大点,但他无法跟皇权相提并论。抹掉,也就抹掉了。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